方忠院士获得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
2025-08-06
文章来源: 综合处

  8月6日上午,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其中“物质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戴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丁洪院士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贡献。这项科研成果是三位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合作产生的。

  拓扑电子材料的发现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这类材料在其体态电子能带结构中展现出非平凡的拓扑性质,从而产生具有极强稳定性的表面导电态。拓扑电子材料将拓扑学的抽象数学之美与电子材料的实用功能性结合在一起,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尽管凝聚态理论预测了多种类型的拓扑能带结构的存在(通常借助理想化的“玩具”模型),在真实材料中发现这些结构仍极具挑战性,犹如大海捞针。方忠与戴希发展出一整套计算方法,使他们率先预测出一系列拓扑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材料以及Weyl半金属等。与此同时,丁洪在将理论转化为实验现实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对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ARPES)的创新性使用,首次在方忠和戴希预测的半金属材料中实验验证了Weyl费米子的存在。他们开创的方法现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采用。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2016年至今,共评选出46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2025年“生命科学奖”;卢志远获得2025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来源:未来科学大奖)